想要不蛀牙 首先要了解甚麼會造成蛀牙
齲齒,是個多因子造成的疾病,其中包括了有宿主、飲食、細菌、飲食和時間,如果沒有好的飲食以及潔牙的習慣,當乳牙換成恆牙的時候,同樣的問題會再度產生,所以治療齲齒最好的方法,就是避免它的發生。
一、細菌
就我們目前所知,Mutans Streptococci (MS)和齲齒最為相關。而細菌怎麼來?在無牙的嬰幼兒口中,幾乎沒有這種細菌存在的,它只能夠附著在硬表面上聚集成菌落,換言之,必須要等到牙齒萌出後,這種細菌才會聚集開始有作用,而它的傳播目前相信,大多是由嬰幼兒照護者(父母親)的垂直感染,據研究顯示,母親口中的MS菌種有71%和幼兒相關,其次則是兄弟姊妹或是托兒所同齡兒童的水平感染,通常是因為使用相同的進食用具或是口腔的接觸(例如:用湯匙餵飯或親吻),因此,家人的口腔衛生狀況,和齲齒與否有相關性
二、宿主
俗話說:龍生龍、鳳生鳳、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,遺傳也會對齒質產生影響,有些人的牙天生就堅硬,有些人的唾液酶天生就抗酸,所以常常會聽到有人說誰誰誰都不刷牙也不會蛀牙,就是這個道理,因此,家人的口腔衛生狀況,和齲齒的確有其相關性存在
三、食物
精緻的食物、碳水化合物,都是造成齲齒的元凶,(例如: 糖果、零食、蛋糕、巧克力、坊間的小點心,含糖飲料…等等),但這些食物不是不能吃,重點是吃的次數和每次進食的時間長短,換言之,頻率是造成問題最重要的因素,所以一般建議家長,在三餐之外給小朋友一個點心時間,在30分鐘內必須結束飲食然後潔牙,如果一天不吃超過四餐,每次飲食都在半小時內,就可以大大降低蛀牙的機率。
致齲食品對照表
|
糖果類 |
糕餅類 |
飲料類 |
水果類 |
塗抹類 |
易致齲食品 |
巧克力 口香糖 硬水果糖 棒椿糖 花生酥 太妃糖等 |
冰淇淋 甜甜圈 蘋果派 蛋糕 含糖餅乾等 |
巧克力牛奶 可可 汽水 可樂 加糖果汁等 |
葡萄乾 水果罐頭等 |
果醬 蜂蜜 花生醬等 |
建議 取代食品 |
爆米花﹑蘇打餅乾﹑低糖份飲料﹑無糖份口香糖﹑花生﹑核桃﹑葵瓜子﹑饅頭﹑包子﹑酪餅等 |
未經加工之生鮮蔬果 |
雞肉塊 肉鬆 魚鬆 魷魚絲 |
四、時間
吃完食物後半小時,口腔的pH值會降低變成酸性,需要時間讓它慢慢回復,這個稱做是Stephan’s curve,一般牙齒會開始脫鈣的pH值大約為5.5,如果牙齒長時間泡低於pH值5.5的環境裡,脫鈣便開始進行,接下來就變成齲齒。
所以定時進食,每次進食時間不超過半小時,餐後及睡前潔牙,潔牙後切勿再進食,便成為非常重要的防齲之道。